学思践悟

“异地违规”谁来管?——聚焦基层深化纠正“四风”系列述评之三

发布者:阮传瞰发布时间:2015-06-19浏览次数:11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慑于本地纠“四风”工作压力,一些领导干部打起了“世界那么大,别处去看看”的主意。如此一来,本地执纪部门鞭长莫及,当地监督者又没有管辖权,发现也难以处理。要遏制“异地违规”现象,有必要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分享和协作机制,更有赖于各级党委和纪委切实承担起、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如果来者“不善”,驾公车携公款前来却不为公干而是“游宴享乐”,怎么办?

记者日前随河南省林州市检查组在当地著名景区暗访。经过数小时排查,本市公车一辆没查着,倒发现几辆疑似外地公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该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检查中发现疑似外地公车私用、公职人员公款吃喝的情况并不鲜见。

应当说,纠“四风”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之下,多数原存他想的党员干部收敛收手,但确也有一些人恶习难改,甚至慑于本地查纠压力,打起了“世界那么大,别处去看看”的主意。尤其在一些省、市、县的交界地带,出省甚至比去邻县还方便。福建省泉州开发区清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就曾“舍近求远”,先后8次违规异地接待有关人员,被泉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有的领导干部也采取异地操办喜庆事宜的“策略”来规避监督。

地理上近,管理上却“远”——本地执纪部门鞭长莫及,而当地的监督者没有管辖权,即使发现也难以处理。浙江省淳安县纪委就曾接到举报,称外地某单位在千岛湖公款旅游,考虑再三,最终也只能是将此问题线索转上级纪委。而据记者了解,更多的地方选择对“异地违规”问题视而不见:既然问题查不查、线索交不交并不影响自身工作成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即使那些被移交的问题线索,许多也是不了了之。这其中不排除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可能性,但有时却是因为层层中转,一些问题线索已经丧失了调查取证的最佳时机。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纪委干部吴敏告诉记者,如果缺乏其他证据加以印证,即使有违纪人的口供也无法定案,因其是“孤证”。况且更多情况下,违纪人早为自己编好了开脱的理由。

目前,“异地违规”问题线索主要来自各地纪委日常检查和群众举报。“跨县、市的问题线索根据相关规定转上级纪委移交。在本省,这个过程一般在一周内就能完成。”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刘波说,“但如果涉及不同省份,暂时还没有特别快速的流转渠道。”

空间、时间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不应成为开展监督的制约因素,要进一步打通问题线索的流转壁垒,建立各方联动的工作网络。

一方面,地方纪委不能有“各扫门前雪”的观念,对“异地违规”问题线索要及时移交,并积极配合异地纪委提出的协查要求。这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

更重要的是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分享和协作机制。不少地方纪委干部建议,打造全国联网、统一管理的工作平台。在此中央平台下有各省入口,省级平台下又有各市、县的入口,按照管辖权限进行问题线索的报送和移交。问题线索的最终处理结果也必须在平台上反馈,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问题出在异地,根子还在本地。公车究竟如何违规出境,跨境吃喝公款从何而来,领导干部离境是否依规请示报告?要从源头上遏制“异地违规”现象,这些都是避不开的问题,而答案指向管理的缺失。

例如公车,随着车改“大限将至”,一些干部在观望中仍存侥幸,觉得“有车不用过期作废”,上演着公车私用“最后的疯狂”;而管理部门也在等待中疲沓懈怠了,对“周五狂欢”睁一眼闭一眼。又如异地吃喝,餐费不方便直接报销那就“曲线救国”,金额小的从办公用品走、大的从项目接待走,屡禁难止。

问题的解决需要“制”,同时也需要“治”。与其他“四风”问题一样,解决“异地违规”的关键也在于强化责任追究。之所以反复强调“一案双查”,目的就在于通过严肃问责追责,督促各级党委和纪委切实承担起、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本报记者 杨诗琪)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府南路8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纪委(监察专员办)办公室 联系电话:0591-22867115 邮编:350117
Copyright © 2020 福建师范大学纪委(监察专员办)综合室、纪检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