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5年2月20日(正月初二),廖俊波(左一)慰问石屯镇石圳村村民。李左青 摄
政和,一个地处闽北山区的小县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滞后,成为福建省为数不多的贫困县。
政和,如何政通人和?2011年6月,廖俊波走马上任政和县委书记,通过调研走访,他深深意识到,要带领这个山区县“摆脱贫困”,既要在经济发展上脱贫,还要在政治生态上“解困”,不光经济社会要发展,干部队伍更要经得起各种考验,“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
近日,记者深入政和县采访,倾听当地干部群众关于全国百优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勤廉故事。
“为了更好地站在台上”
4月23日,政和县召开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述责述廉会。
“我乡认真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一位乡党委书记正在述职。
“去年‘三公’经费多少?”廖俊波突然打断。
“这个……具体我不是很清楚。”
“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主体责任都包含什么内容?”廖俊波的提问让一些党委书记如坐针毡,“在座的党委书记,如果连主体责任的内容都说不清,我看就不合格!”
这一番批评,让好多乡镇党委书记额头冒汗,“下不来台”。廖俊波认为,“让干部‘下不来台’,恰恰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站在台上。”
过去一年,主持10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8件反映领导干部的重要信访问题作出批示,12次听取查处干部腐败问题专题情况汇报,每周的书记碰头会必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廖俊波以实际行动,给履行党委主体责任作出注解。
“事业要上去,队伍不出事。”这是廖俊波在大小会议上反复“唠叨”的话。而这句话,也贯穿于政和县选人用人的始终。在政和县,干部要获得提拔,必须符合能干事、不出事的标准。2013年以来,政和县共提任95名干部,其中70%来自基层一线,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反响良好。
“纪律面前没有例外”
在廖俊波看来,对不守纪律和规矩的党员干部,必须态度鲜明,该谈话的谈话,该处理的处理,强化党员干部的红线和底线意识。
2012年3月,时任县教育局副局长的李某被委以重任,担任县计生局局长。李某上任后,工作思路清晰,敢作敢为,政绩显著。2014年7月,政和县纪委对县教育局在购买中小学教辅材料中存在的违纪问题进行调查,李某是3名涉案人员之一。
根据李某的违纪性质和错误情节,县纪委提出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的处分建议。
“纪律面前没有例外!”处理前,廖俊波专门找李某谈话,在充分肯定其能力表现的同时,开导他正确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正确对待违纪处理。
“给自己照镜子”
东山与政和,在福建一南一北;同是县委书记,谷文昌精神穿越几十年的时空,深深感染着廖俊波。
“通过学习谷文昌,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把我放在当年东山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有没有毅力坚持14年?二是如果让我在政和呆14年,干部群众还会不会欢迎?”
2014年3月,从东山县学习回来后,廖俊波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在心得体会中写到,“谷文昌廉洁自律,一生清贫,一种对权力的敬畏,一种对岗位的尊重,对事业的忠诚,值得我们干部去学习。”
廖俊波常教育干部,要老实做人、干净干事。他坚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谨慎用权,为民亲民。
县委办的同志说,廖书记对干事创业充满激情。他把“肝胆干事、干净做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以行动无声地感染着大家。深夜,他办公室的灯常常亮着;周末,他办公室的门常是开着。他恪守着“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工作理念,对信访、民生等问题,经常深入一线解决。四年多来,双休日、节假日他几乎都在政和度过。
风正好扬帆,政通事业兴。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福建省提升35位,2013年县域经济发展首次进入福建省十佳。而且,近四年来,该县未发生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法犯罪案件。(本报记者 陈金来 通讯员 黄兴华 陈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