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5日,日本《朝日新闻》早报第二版以醒目的标题刊登了一条消息:“洛克希德公司向丸红公司和儿玉提供资金。”这篇报道揭开了日本战后最大的跨国界贪污受贿大案的序幕。
此前的一天,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洛克希德公司副董事长A·C·库奇安证实,该公司通过日本代理丸红公司向日本政界有关人员赠送了巨款,使该公司生产的三星式飞机顺利进入日本市场(本版1月6日曾作报道)。随后透露出的消息是儿玉誉士夫曾从洛克希德公司取得700万美元。不久,媒体上又出现了国际兴业公司小佐野贤治的名字,因田中角荣曾公开说,小佐野贤治和他是“刎颈之交”。于是,新闻界和在野党开始瞄准于1974年辞职的田中角荣(1974年10月9日,日本评论家立花隆在《文艺春秋》杂志第11期发表了题为《田中角荣研究——他的财源与人缘》的文章,揭露了田中资产形成的诸多疑点,以及他个人男女关系私生活的隐秘,这在日本一石掀起千层浪,田中角荣经不起这沉重一击,处理完善后工作便宣布辞职)。
与此同时,日本所有舆论媒体集中大量篇幅与时间对洛克希德案进行了追踪报道。很多人言辞激烈,更有人喊出了“自民党下台”的口号。面对情绪异常激烈的媒体和国民,日本国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案件的进一步调查。4月11日,洛克希德案的7位主要领导人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到了一张金额为5亿日元的收据,领受人就是田中角荣。尽管警方的动作非常保密,但还是被新闻界嗅出了味道。他们大胆地预测搜查工作会在“蝉鸣之前有所突破”。
果然不出所料,6月22日,东京地方检察厅与警视厅开始了大规模的逮捕行动。到了7月份,警方进一步行动,行贿者一个个被揪了出来。剩下的就是儿玉誉士夫和受贿的高官了。那段时间,新闻界天天报道,纷纷猜测可能与该案有关的“大人物”。
7月27日,新闻界终于盼到了这一天。这天早上7点20分,一辆轿车停在东京地方检察厅门前,一个身穿西服的人跟在两位检察官身后走了出来。自从洛克希德案发生后,每天早上都聚集在东京地方检察厅门前的摄影师和记者们立刻发出了一阵惊讶而又兴奋的喊声:“田中角荣!”几分钟后,几家电视台、广播电台打出了“前首相田中角荣被捕”的消息。
可以说,田中角荣的被逮捕与日本新闻界的“猛追猛打”是分不开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日本的新闻媒体在遏制腐败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田中角荣下台后,其继任者三木武夫即公布了自己的资产。中曾根内阁更是进一步将全体内阁成员的资产公之于众。自此,公开财产对日本内阁成员来说已经成为惯例。当然,这些公开是否真实,将受到核实和媒体跟踪,媒体和在野党对当权者的及时揭露,也使那些贪欲膨胀的政要不得不有所收敛。
启示:舆论监督。日本实行新闻自由,报刊、电台、电视台可以报道政府、政党内部的情况,只要内容属实,不泄露国家机密,即属合法,而消息来源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对消息来源进行调查,这种舆论监督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我们应在加大舆论媒体正面宣传力度的同时,对查清事实的某些腐败现象进行公开曝光,把权力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孙艳敏赵平志)